廉政随笔例文:千山独钓一江雪,为民忧心柳宗元
巍巍大唐出雄才,诗有浪漫飘逸的李白、沉郁顿挫的杜甫,文有清奇峻爽柳宗元。柳宗元一生仕途坎坷,多遭贬官却不以为怨,他为官清正廉洁,治教有方,每到一处都是政绩斐然,深受当地百姓爱戴。柳宗元一生留有作品600余篇,《箕子碑》就是其中一篇。
《箕子碑》节选云:当纣之时,大道悖乱,天威之动不能戒,圣人之言无所用。进死以并命,诚仁矣,无益吾祀,故不为。委身以存祀,诚仁矣,与亡吾国,故不忍。具是二道,有行之者矣。是用保其明哲,与之俯仰;晦是谟范,辱于囚奴;昏而无邪,隤而不息;故在易曰“箕子之明夷”,正蒙难也。及天命既改,生人以正,乃出大法,用为圣师。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;故在书曰“以箕子归作洪范”,法授圣也。及封朝鲜,推道训俗,惟德无陋,惟人无远,用广殷祀,俾夷为华,化及民也。率是大道,丛于厥躬,天地变化,我得其正,其大人欤?
大意为:在殷纣王之时,大道逆乱,上天的震怒不能引起人们警戒,圣人的言论无所用处。臣下拼死进谏,把己身的生死置之度外,诚然是仁者的作为了,但无益于殷朝的社稷祭祀,所以不这样做;委曲求全,以保存殷朝的祭祀,诚然是仁者的所为了,但是亡国的预兆很明显,所以不忍心去这样做。这两条路,都有人行了。这样的作为,是保其贤明,与世俗人一同俯仰曲伸,隐藏自己的谋略,在奴隶中间受凌辱。虽然卑微不得意,但也不肯乱来;虽然颓废失落,但忠心不熄灭。所以《易》上说:“箕子不敢显露自己的明智。”这就是蒙受苦难而能坚持正道。等到天命已经改变,百姓已经走上正轨,就拿出大法《洪范》以传授圣人,周公旦得依此法序次伦常,后来设立大典章制度。所以《书》说:“箕子归来作《洪范》。”这就是把大道传授圣人。到了周朝封箕子于朝鲜地方,他顺应大道,教育感化俗人,德行无论大小,人群不论亲疏远近,光大殷朝的祭祀,使得夷狄蛮荒变为中华,这是教化万民呢。这些大道聚集于箕子一身;天地之变化,箕子独得其正气,这真是有大道德的人了!
柳宗元撰写此碑文实则借碑文抒发自己心中感慨,当时他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而获罪,被贬到荒远边郡为官,他借碑文寄托自己的信念和抱负,以勉励自己坚持正义,战胜困难,不与黑暗势力妥协。柳宗元所处年代,大唐颓势渐显,官场险恶,时局动荡,他写《箕子碑》是为赞扬箕子忍辱负重坚持正道,他又何尝不想坚守正道,但仅凭他一介儒士如何与将倾大厦相抗衡?
柳宗元20岁考中进士,31岁在长安任职监察御史里行,后萌生改革之心,遂参与王叔文举行的永贞改革,无奈改革失败,他被贬至永州十年,最终在柳州病逝。
柳宗元仕途虽多坎坷,却始终将百姓记载心中,真正做到了“廉洁奉公、执政为民”。面对“官员无有不贪”的局面,他始终坚守一颗冰心,爱民、护民,真可谓“清风两袖朝天去,免得阎罗话短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