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后感:当我们选择救赎的时候
初读《追风筝的人》,是在初中,没有深入地思考过它的启示意义,单纯就是感慨于哈桑悲惨的命运;再读这本书,是在大一,同情之余,却忽然觉得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,真实的生活。
没有华丽的铺陈,作者用朴实却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背叛与救赎的故事。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是从小喝同样的乳汁长大的玩伴,哈桑勇敢真诚,阿米尔懦弱却善良。他们一起躺在草地上看书,一起在树上刻下彼此的名字,一起参加风筝大赛......他们是最好的搭档,最熟悉对方的人。可阿米尔却从来没有真正地把哈桑当做自己的朋友。也许是因为哈桑只是仆人的儿子,也许是因为爸爸喜欢哈桑,像喜欢他一样喜欢哈桑。可在哈桑心里,阿米尔却是他最好的朋友,是他最亲近的人。哈桑毫无保留地付出着,他是那么喜欢阿米尔,在他的心里,只有一句:阿米尔,为你,千千万万遍。
故事的转折是在一次风筝大赛,当阿米尔成功飞起风筝,哈桑飞快地去追风筝时,意外发生了。哈桑为了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被阿瑟夫强暴,阿米尔见证了这一切却因为自己的胆小懦弱而选择了沉默,不仅仅是沉默,为了掩饰自己的愧疚,他甚至设计诬陷哈桑盗窃,把哈桑赶出了家门。多年后,阿米尔长大,和父亲一起定居美国,但哈桑却成了他心里一个始终过不去却又不敢面对的坎儿。直到父亲的好友拉辛汉的一个电话,他才知道,原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。最终,阿米尔选择了救赎,选择了勇敢地面对阿瑟夫,勇敢地面对哈桑的儿子,他的侄子索拉博。
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阿米尔。面对错误时,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勇敢面对,而是逃避,用逃避来麻醉自己,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懦弱。可也是因为选择了逃避,所以后来的日子里总是带着愧疚、自责,怨恨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了逃避与背叛而不是勇敢面对。而成长,就是在我们选择化愧疚为行动,选择勇敢地救赎时,悄悄的来临。
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,但当我们选择勇敢地面对当时懦弱逃避的自己,选择救赎的时候,才是真正打开生活的大门,获得新生的时候。不管日子有多长,当我们选择救赎的时候,正义与成长,永不缺席。
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风筝,永远值得我们去追求。